电影《榫卯》观后感
《榫卯》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题材的电影,讲述了一对父子在他乡异地重建家族祠堂的故事。通过对传统建筑祠堂技艺的剖析、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怀念,旨在引领一代人的情感回归。在现代化大都市与古建筑文化之间碰撞的环境下,引发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之下的人们对精神家园的思念和乡愁的倾诉。
作为影片主要道具之一,榫卯(sǔn mǎo),是传统中国建筑、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,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。凸出部分叫榫(或叫榫头);凹进部分叫卯(或叫榫眼、榫槽)。一榫一卯象征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,更是中国人对家的记忆,这也正是影片名字的由来。我的爷爷是一名箍桶匠,从小我在爷爷在解放街的箍桶店经常看到榫卯,它的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,利用卯榫加固物件,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。
影片中古建复建工程师陈文远和父亲一起排除重重阻力,禅精竭虑、呕心沥血完成千里之外的家祠异地重建,令人感喟不已。当前的中国建筑中,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现代化的全方位挑战,人们在热衷于现代化建设的同时,传统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了。陈文远对城市化、现代化产生了怀疑和抵触,而他的妻子是房地产设计师,热衷于高大上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,坚决反对陈文远的复古计划。这正是以祠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。
祠堂,不单是维系海外乡亲与本土血缘关系,同时也是给乡亲以及所有后代子孙了解祠堂文化,了解当地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载体。祠堂,可以说就是一个民俗博物馆,又可以说是一部家族变迁史。网友海蓝之昕在诗歌《走进破落的祠堂》中激情充沛地说:祠堂是中国大地上活化的遗存,是炎黄子孙魂牵梦绕的根,是族人存放乡愁安放灵魂的地,是带有姓氏基因密码的“胎记”,那也是一方方神秘的“中国印”。我曾经为永康鲍氏宗祠写过一点感言:凝望一座古祠,犹如穿越一段历史的长廊,犹如聆听一段历史的回响。古祠,是我们慎终追远的圣殿,是我们尊祖敬宗的礼堂。树高千尺,叶落归根。乡愁情愫在梦中缱绻,家园情怀在心头荡漾。读懂了祠堂,就读懂了大潮滂滂的 |